更多菜单
新闻内容

关于碳排放配额的几个问题:什么是配额?配额为什么要预发?企业配额是如何分配的?

前几天,很多发电企业都获得了预发的2019-2020年的配额,一些朋友不禁就要问一些问题。什么是配额?配额为什么要预发?配额量怎么来的?
1、什么是配额?
简而言之,配额就是纳入碳交易的企业允许的碳排放额度。企业为了履约,每年必须核销与自身排放量等量的配额。

2、配额为什么要预发?
为了碳市场的运行,在履约前,企业能进行市场的交易操作。因为在每年的主管部门确认前,企业是无法确认前一年的最终排放量和配额量的。主管部门只能根据企业再前一年的实际运行情况,按照再前一年的实际数据的一定比例发放,在主管部门确认企业前一年的配额量后,多退少补。目前全国市场是按照70%的比例预发,地方试点市场从50%到80%比例不等。

3、企业配额是如何分配的?
企业配额有三种分配方法。

第一种是基准线法,即按照单位产品的某个排放量为标杆,即基准值。用产品产量与基准值相乘得到配额量。如目前的全国市场的发电行业用的就是基准线法,按照供热、供电基准分别乘以供热量、供电量以及一些其他系数得到配额量。这种方法被认为是最公平的方法,能够鼓励先进,淘汰落后,但前提是工艺等类似,并且同类企业有足够的样本量,能够根据行业平均排放基准再上浮一定比例的方法计算出标杆。未来水泥、电解铝等行业会大概率采用基准线法分配配额。但化工、造纸等行业就很难取到合适的基准线,因为细分产品实在太多了,有的细分产品企业数量也不足。此外,还有一些极端的失灵的情景。比如钢铁行业中的高炉+电炉生产螺纹钢的工艺路线,由于同时能获得高炉和电炉的配额,会高于高炉+转炉的正常长流程工艺的配额额度,这类企业的配额额度会比较高,但其实这类企业是相对落后的,但却从类似的工序配额发放中获益,没有起到淘汰落后的目的。

第二种是历史强度法,是按照企业历史的单位产品排放水平为基准,作为配额分配的依据。这种分配方法在试点地区的配额分配中广泛运用。主要的优点是基准计算的数据可得容易,但问题是由于是企业自己和自己的历史对比,对于原有排放水平很低的一些企业就不公平,因为技术水平越高、排放水平越低,其改善的难度就越大,在强度要求逐年下降的情况下,反而是一些优质的企业在碳市场上吃亏,造成了逆淘汰的现象。

第三种分配方法是历史排放法,以企业历史碳排放数据为依据进行分配,不管企业的实际产量,一般取过去3-5年的均值,来减少产值波动带来的影响。这种方法是鼓励企业排放的绝对值下降,但如果企业产量上升,将付出的代价极大。此外,还有一种极端情况也会出现。在目前有的试点地区,某些行业用的历史法就是按照前一年实际排放量的98-99%作为配额,这样造成的情况是企业其实并没有动力进行减排,因为前一年多排,意味着下一年的配额多,前一年减排,意味着下一年的配额少,除非企业能年年保持降低,如果是排放波动的话,其实减排相当于没有效益。

除了以上几个问题外,其实配额还有免费和有偿发放机制等问题,这些都是影响碳市场作用的关键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