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天然气战略定位亟待明确
时间:2021/05/08
来源:本站
浏览:
为推动农村沼气转型升级,创新农村沼气项目建设和管理模式,促进可持续发展,从2015年开始,国家发改委和农业农村部(原农业部)每年投资20亿元,连续3年在全国联合开展农村沼气转型升级试点示范,先后支持了64个规模化生物天然气试点项目和1400多个规模化大型沼气工程项目建设;2019年10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农业农村部等10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促进生物天然气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由此燃起了社会各界对沼气,特别是生物天然气的“热情”,不少央企、国企和行业龙头企业纷纷加入到生物天然气工程投资、建设和运维行列。
期间,各地坚持把生物天然气项目建设作为推进畜禽粪污、秸秆、尾菜、餐厨垃圾等农业农村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抓手去谋划推动,取得了较好成效,积累了一批有价值、可推广、可复制的成熟技术模式。同时,拓宽了清洁能源供给渠道,实现了有机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推进了生态循环农业区域化和全产业链发展,提升了技术装备水平,推动部分地区出台了一批优惠政策和创新了有地域特色的运管机制。但同时,受后续政策未及时跟进等因素影响,也出现了部分项目未达预期等问题。
新政策出台一年多 行业发展未达预期
《指导意见》给生物天然气行业打了一剂“强心针”。表面上看,相关部门似乎已在生物天然气发展上取得了共识,生物天然气从业人员也热切期盼《指导意见》中提出的各项目标能进一步明确、编制的专项规划能按时出台、涉及的相关政策能真正落地。但从一年多的实施结果来看,效果不太理想,不仅业内期待的沼气及生物天然气产品后补贴、工程建设用地、沼肥补贴等各种政策未能出台或落地,就连原有的沼气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专项也被整合掉了。
同时,沼气及生物天然气工程由于涉及原料收储运和预处理、沼气生产和提纯生物天然气,以及沼气、沼渣、沼液(“三沼”)综合利用,产业链较长,生产、运维成本较传统能源更高,在没有政策性补助的情况下,市场化商业模式难以建立起来,所以企业和社会资本无法从中获利,也使得沼气和生物天然气工程运维困难。
农业农村部曾在2019-2020年对2015-2017年国家发改委和农业农村部共同组织的沼气转型升级试点项目中的64个生物天然气试点工程进行了普查,结果发现在取得一定经验与成就的同时,面临的问题也不少:建设进度偏慢,仍有近一半的项目在建或根本未开工;部分项目投产后遭遇产业结构调整、环保禁养拆除等影响,以及受制于发酵原料大量短缺,无法保障正常运行;个别项目因产品没有出路而被迫停运。总体来看,大部分项目运行和效益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四大掣肘制约行业发展 战略定位常年模糊
生物天然气多年发展不太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有四方面问题:一是国家对包括沼气及生物天然气在内的生物质能的战略定位不明晰,业内对生物质能似乎有一种偏见,将沼气及生物天然气定位在单一的能源功能,而忽视了其生态、环保和社会作用,总是用传统的能源思维对待;二是其产业链较长,涉及环节众多,特别是上游原料收储运和下游“三沼”产品消纳销售相对光伏、风电要复杂得多,前者是一条长线,线上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导致“断线”,后者则是点对点,相对简单得多;三是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沼气和生物天然气建设、输配、运维、服务几乎都要从“零”做起,而各项成本也基本由企业和农户承担,影响了企业和农户的建设使用积极性;四是对现阶段生物天然气工程规模的定位有过度追求“高大上”的倾向,特别是在农业产业小而散、基础设施落后的情况下,原料的收集能力和成本直接影响生物天然气工程运行和效益。如在运行不太理想的生物天然气工程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收集不到足够的原料,或收集原料的成本高到无法让工程盈利,导致企业不愿再继续投入和运行。
要解决上述问题,笔者建议:首先,要重新确定沼气及生物天然气的定位,明确其更主要的功能是有机废弃物(包括工农业、城市固体垃圾和污水、餐厨垃圾等)的资源化循环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人居环境改善,其能源功能应退而次之;其次,应将包括沼气及生物天然气在内的生物质能纳入国家能源发展战略中,并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而不只是“挂在嘴上、写在文件中”,却在实际操作中以种种理由“区别”对待;再次,要正视现阶段我国农村特点和农村生活习惯,燃气和热利用仍是重要的能源消费需求,不能一味强调发展各种电力、补贴各种电源,应在相关能源发展规划中适度重视农村生物天然气利用;最后,应制定和出台有利于沼气及生物天然气工程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这些政策应具有普惠性,是长期持续稳定的、可落地可操作的。要充分考虑到生物质能原料分散且密度低、超长产业链现状、农村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差等情况,而不是一味地强调项目的市场化、商业化和投资回报率。
再迎新发展契机 需耐心稳步推进
近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即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实施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工程,并首次明确指出推进燃气下乡,支持建设安全可靠的乡村储气罐站和微管网供气系统。这给相关行业提振了信心,甚至有人提出生物天然气行业又迎来“第二个春天”、开启了“沼气元年”。的确,从大的宏观政策环境来看,业界有理由期待生物天然气行业将迎来爆发式发展,并对此持较乐观的态度。
但同时,必须冷静地面对一些现实:沼气及生物天然气行业缺少顶层设计,定位不准确,没有清晰的规划目标,行业管理仍处于“九龙治水”的局面。而且,出台的政策要么可操作性差,要么不可持续,要么具有歧视性,很难惠及行业本身。如业内长期呼吁的将以往政府对工程建设的投资补助改为对后端产品的补贴政策、对沼气发电和生物天然气入网全额保障性收购的政策、沼气及生物天然气工程用地用电优惠政策、沼肥作为有机肥的补贴政策等,虽然体现在相关文件中,但在执行中却“只闻其声不见其影”,甚至很多时候被后端能源企业“无情拒绝”,产品无法消纳,使得沼气及生物天然气生产企业难以盈利。
此外,发展生物天然气,不仅可以增加天然气供应、增强能源安全保障水平,还具有加快替代农村散烧煤、规模化处理有机废弃物、保护生态环境等意义。因此,必须先改变观点认识,不能仅从经济角度来看待行业发展,还必须从产业发展的高度来对待生物天然气。同时,要从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入手,以“功不在当代”的历史耐心,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地稳步推进沼气及生物天然气产业发展。
在乡村振兴战略和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在全社会更加关注“三农”的情况下,人们定会对生物质能、沼气及生物天然气有新的认识,这将为沼气及生物天然气发展营造好的环境。生物质能是一种“零碳”能源、能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更大贡献已成为共识,沼气及生物天然气的未来发展可期,但并不是爆发式发展,而是循序渐进、可持续的发展。